损失厌恶,你听说过吗?
这是投资心理学中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很多人的投资行为和决策,甚至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损失厌恶,看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心态。
什么是损失厌恶呢?
简单来说,损失厌恶心理是指投资者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损失和盈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
损失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喜悦的2到2.5倍。换言之,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盈利带来的喜悦。亏损了1万元带来的痛苦需要赚2万到2.5万元才能弥补。
损失厌恶心理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卖盈持亏。很多人在打算卖出基金时,会毫不犹豫的卖出盈利的基金,而留下亏损的那只基金。毕竟,卖出亏损的基金,就意味着浮亏变成了实亏,真金白银得割肉了,有些人心态就崩了,无法面对这种挫败感。
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今天一起来探讨下。
这里建议是,截断亏损,让利润飞奔,优先卖出亏损的产品。当然,也不能一味的等利润上升,可以在自己可接受的止盈点比如15%、20%,当盈利的基金达到理想收益了就止盈卖出。
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遇到整体下跌震荡的行情,像今年这样,对于亏损的基金,就要衡量一下,要分析下跌基金持仓资产未来的发展前景,若具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那么下跌时正是增加筹码的时机。
投资者应对损失厌恶心理的方法有三:
一是尽量低价买入,降低亏损出现的概率。
二是理性思维,逆向思考。就像芒格说的,总是反过来想。
三是不要提前制定操作规则和计划,严格执行操作规则,不频繁看盘。
总之,损失厌恶心理会影响到投资人的思维决策过程,甚至给投资者带来严重伤害。大家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从而理性投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定是否参与基金交易及相关业务。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认购(或申购)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