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比而不周是什么意思(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

子日: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孔子说:君子开诚布公而不偏爱同党,小人偏爱同党而不开诚布公。

在君子小人的对比中,首先要明了何谓小人。

以下分享傅佩荣教授讲座的相关解读和理解

一般来说,小人就 是小孩子。当小孩子的身体年龄慢慢成长,而他并没有脱离小孩子的心态,任何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只注意到自己的利益。

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立志要去改善自己,成为一个像君子一样的人,这 就是小人。

小人不是坏人,他只是 一般人,有时候他缺乏学习的机 会,有时候他不懂得为什么要立 志。不懂得人生的道理所在,所 以是小人。

君子就不同了。君子有志向,他要往上提升自己,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才能成为君子 。

再来说周和比两 种情况的比较:

周代表周延,就是君子普遍地关心每一个人,他不会特别和哪一个朋友比较好,和另外一些人比较不好。

而小人不同,小人偏爱同党,只注意到自己少数的几个朋友,有什么好处,大家来分。但凡在这个圈子外面,小人就不理会了,他不考虑公正与否,只考虑个人的感情,是为小人比而不周。

但是人在世间行走,不能只在小圈子里做到大家亲近相处,还要开拓心胸,能够与所有的人都互相尊重、互相欣赏。

这就是为什么达到君子的境界不容易。 君子 这两个字的正确理解应该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即是:立志成为君子的走向过程。

其实,孔子对君子、小人的对 比,就是提出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要从自我中心到人我互动,再到超越自我三个阶段的修炼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自我中心。一般人年轻时比较自我,小时候子天性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所以成 长,意味着一定要突破这个自我中心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人我互动。成长之后,人就不能只顾自己,只追求 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发展,甚至还要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在人我互动的时候,要守法知礼。这样人人自律才能感受到人与人相处的温暖给予,也获得人性的关怀,就会感觉到做人很值得。

第三个阶段是超越自我。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任何事情考虑都是为自己着想,这个本来就是一种生物本能,无可厚非。

但是,君子的表现就是要无私,没有私心,没有自我。君子要普遍关心每一个人,而不只是偏爱少数亲朋好友。

可见,儒家倡导的君子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很难地修行。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时刻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