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陛是什么意思(陛下的陛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先成家,后立业。足以见得成家在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心中的重要程度。

成家对古人来说意味着要娶妻、建房、自立门户,是此后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启。

为了祈求未来的新生活顺顺利利,上到帝王家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着许多的讲究,例如台阶不踩双、娶妻不逢半。

我们常说好事成双,可这里为什么又说建台阶就要不踩双?结婚娶妻的不逢半又是何意?

这些讲究随着千百年的发展流传下来,许多带着封建糟粕的部分早已被我们剔除,但是其中的某些习俗仍旧代表着当时的时代逻辑,有着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一、台阶不踩双

要理解这句话,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台阶的作用,一部分是双对于古代建筑的含义。

理解了这两点就知道为何建台阶不会出现双数了。

首先,台阶在古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中国古代是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天子为上阶,诸侯公卿为中阶,下士庶人为下阶。

我们常看到古装剧称皇帝为陛下,这里的陛就是指皇帝门前的台阶。在皇帝的门口,台阶往往分为三列九级,只有中间的一列才是供皇上、皇后行走的台阶,而臣子们只能通过两侧上朝。

因此这九级台阶表明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也被称为是九五至尊,这里的就九就是由此而来。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台阶也是一样重要的身份象征。古时候大多人家会修建台子抬高门槛,修建高台地基,一是为了避免下雨时雨水漫入家中,造成洪涝灾害,二是为了避免日常的起居过于潮湿。

当人们要上下这样的台子时只能做一个坡路上下,然而坡路又很不防滑。于是古人的智慧使得台阶应运而生。

这种设计早在仰韶文化或者更早一些的大汶口遗址当中就已经有所体现。我们常在发生不必要的矛盾时,说给自己找台阶下,这里的台阶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俗语所表达的画面。

去别人家串门时往往要登上台阶,若是在别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冲突或是尴尬的事情,那么当然就要找台阶下来了,只有找到了台阶才能够稳稳当当的走下来,若是没有找到台阶,那么只能走斜坡或者是跳下来才行了。

普通人家修建台阶的数量一般为三五七个,当然,也有些人家为了蹭皇室的热度,把自家的台阶也修建为九个。

放在古代,这若是被皇帝发现,那可是要被斩首的。但后来兴许是这样做的人多了,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仅如此,我国在许多房屋的建筑上都对双数有所忌讳。在农村有一句俗语道:三间吉,四间少,五间总有一间空。

这就是认为三间是吉利的,而四六则是不吉利的双字。有些地方还规定了,支撑房屋的木架、柱子等等也必须为单数,比如五柱七棋、三柱五棋。甚至连盖瓦的行数也必须成单数。

那么为什么必须是三五七九这样的单数呢?这还要从数字的属性说起。古人有阳挂奇,阴挂偶的说法,意思是奇数的属性是阳,而偶数的属性则是阴的。这就牵扯到了,我国古代对阴阳两个世界的划分。

死为阴,生为阳,阴阳相克,万物才能合而相生。我们所居住的房屋为阳宅,坟墓则为阴宅。

因此我们盖房子时常用单数比较多,以此来增加房屋的阳气,达到主人期盼招财进宝,加官进爵的种种期望。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我们的台阶级数是单数时,上台阶的第一步会跟最后一步落在同一只脚上,这就实现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轮回,同古人所讲求的周而复始便不谋而合了。

到了现代,这种对台阶的级数要求也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在现代的建筑规范当中也会规定台阶的级数为单数,居民楼为九级,公共建筑为十一级

当然现在为了推车和残疾人等行动方便,也会将台阶和设计为缓坡。但是足以见得,许多俗语和习俗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二、娶妻不逢半

娶妻不逢半指的是,古时候结婚举行婚礼的日期不能选在半年、半月、半日这样的节点。

古代娶妻是为大事,一般要经过媒妁之言,三书六礼才能娶亲。

因此婚期的选定在古代也是一件大事,这些一半的节点被看做是不吉利的时间需要规避掉,不仅如此,就算放到现代,婚期的选定也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

那么何为半年、半月、半日呢?

首先,半年指的是农历的三月、六月和七月。六月和七月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年十二个月。

六月是上半年的结尾,而七月是下半年的开始,因此很好理解是一年的中间。那么三月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秦汉时期,以十月为岁首,也就是说十月相当于现在的正月,那么从十月算起的六个月,分别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这样算下来3月就是一年的中间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娶妻不逢半这一习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其次,半月的意思也就是每月的农历十五,在婚期的原则上尽量不会选择这一天。

最后,半日的意思则是午时,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的这段时间。一般来说,举行仪式和拜堂是要避开正午的时间段的。

那么为什么要避开这三个时间段呢?具体的原因由于这些习俗流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记载对其中缘由推测一二。

其一,逢半在夫妻缘分上有半路夫妻之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总归是有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婚姻不能走到白头。

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因此半这个说法预示着婚姻走了一半便走不下去了,很难走到头,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半路夫妻这种不吉利的状况,大家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其二,逢半还有半月妻之意。所谓半月妻就是指丈夫每个月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家,而另一半的时间用来出门沾花惹草。

古代女子虽然出嫁从夫,但还是向往纯粹的感情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丈夫不忠于自己。因此为了不做这半月妻,会避开月半、日半的时间办婚礼。

其三,还可以从时间上推知一二。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要靠天吃饭,地里的庄稼便是他们一整年要依靠的粮食。

不仅是满足自家的吃穿用度,还要满足朝廷的赋税征收。这样算来,每年的农历三月正是要播种的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忙碌起来,谁又能抽出空来参加别人的婚礼呢?

正所谓喝了无钱酒,误了有钱工,这时候举办婚礼是很难让亲朋好友都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参加婚礼的。

同样的道理,农历七月就快到秋收的时节了。并且六月、七月的阳光十分毒辣,正是炎热的夏季,这无疑给抬轿子的脚夫增加了难度。

并且在炎热的夏天,婚宴大兴筹备的食物也容易变质,不宜存放。因此古人尤其是农民结婚大多选择在深秋和冬季等农闲时节,既是一年的收成时节,又是乡里乡亲不忙的时候。物资丰富,也时间充裕。

总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台阶不踩双,娶妻不逢半。这两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联系,只是各自表达了建房屋和办婚礼时的一些忌讳。

兴许是古人成家娶妻建房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人们也常将两件事情并列来说。但是无论如何,这两句话都表达了长久以来中华民族趋利避害的思想,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尝尝感叹老一辈的讲究多、礼数繁杂。但也要想到,旧时的习俗是同那个年代的物质生产和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

正是由于物质生产的不发达,生活在那时候的人们无法避免一些天灾人祸,于是将希望寄托于这些吉利的做法,祈求规避掉自己无法控制灾难。

而今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逐步得知了一些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自然也就不相信这些旧日的习俗了。

其实,俗语当中的种种思想也不尽然全部是要抛去的糟粕。例如我们俗语中所说的朝红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就是古人根据对天气的不断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现代社会即便已经剔除了许多的封建迷信思想,崇尚科学,但也能够从古时候的习俗当中汲取一些有价值的、有活力的知识遗传下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时刻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