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中国食品行业,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值得政产学研各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
2022年11月25日,由新华通讯社、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平行论坛,由新华通讯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环球杂志承办的首届中国食品与健康智库峰会于11月26日下午成功举办。
本次峰会设置圆桌讨论环节,聚焦国际化,邀请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北京企业联合会、百岁山等机构和企业嘉宾,就中国品牌如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中国食品企业国际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走出去一定要抓好产品品质
目前已经有不少优秀民营企业‘走出去’并成为所在领域的标杆,产品和技术也正在影响全球人民的生活。百岁山副总经理郝利年在发言中表示,国内食品饮料企业国际化发展并不充分,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当前形势下,百岁山的出海成功给其它企业打了个样。
在郝利年看来,新形势下,企业不应仅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而是要着眼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企业要走出去,一定要做好产品、抓好品质,从而让民族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立足之地,并受到世界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矿泉水品牌之一,百岁山于2007年率先走出国门,目前已经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大国际体育赛事也相继选择百岁山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不断推动着百岁山的品牌国际化进展。百岁山最初的定位就是要将企业打造成国际品牌,因此,从优质地下深层矿泉水源开发与保护到工厂建设设计及工艺技术设备选择,百岁山均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布局。
据郝利年透露,百岁山通过引进德国克朗斯全自动一体化灌装设备、加拿大HUSKY瓶坯注塑设备等全球先进生产设备,不断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推进碳中和、高效、低能耗,也实现了设备智能化检控,百岁山生产基地被授予绿色矿山企业,中国饮料行业业实践社会责任优秀企业,成功塑造了水中贵族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能仅仅依托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将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此,郝利年认为,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根本。做好产品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让产品、品牌和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在这方面,百岁山高度重视体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开拓一个新的国际市场时会和顶级体育赛事珠联璧合,拉近品牌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品牌在当地的竞争力。目前百岁山已与国际篮联、国际排联、WTT世界乒联等顶级体育组织达成合作关系。
北京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王极表示,食品行业要高质量发展,催生相关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可在食品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促进中心,发展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形成若干创新集群。
聚焦两大主题提升全球竞争力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认为,当下各类产业全球化竞争主要聚焦两大赛道,一是智能化数字经济,二是低碳经济发展。
一方面,我国食品行业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不断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引入食品行业,从设备、管理、供应链等各个方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对标国际一流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关注点不应仅限于购买设备、引进技术,还要注重人员培训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等。
另一方面,我国食品企业要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高端品牌,践行ESG理念至关重要,中国食品企业也要大力倡导做ESG管理、ESG标准、ESG体系建设、发布ESG报告,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从而提高食品企业国际竞争力。
郝利年对此表达了认同,她介绍,百岁山在国外建厂,也与世界排联、国际篮联等重点国际赛事和组织开展合作,国际赛事和组织对运动员饮用水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还会组织权威机构进行多重检验检测,评估内容就包括企业对ESG理念的践行。
可以说,有部分企业已经走在了国际化的路上,为中国食品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开了一个好头。
对标世界一流要有整体战略构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全球的市场竞争之中,品牌是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中国食品企业走出去,除了要做好产品和服务,打造品牌、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也同样至关重要。
国际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排他性,一个领域如果被某个品牌占住了,后来的品牌很难进去。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这就意味着,中国品牌要想与全球一流品牌对标,需要做好整体战略构想。
在白明看来,中国食品企业品牌建设的整体战略构想应包括:寻找品牌培育对象、助力优质品牌树立国际形象、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强化品牌保护四个方面。
一是寻找品牌培育对象。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品质是前提。所以现阶段食品行业的一大任务就是寻找产品质量好、技术水平有保障,但却受制于品牌弱势,导致国际影响力不大的企业,帮助相关产品推出品牌,做好传播。
二是助力优质品牌树立国际形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仅要解决好酒香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巷子深的问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企业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方面必须助一臂之力,比如,帮助国内品牌在国外进行商标注册申请、做好地理标志认证等工作。同时,针对品牌形象提升,建立更多线上线下的国际展示平台,如广交会和其他国际交易会等。
三是充分利用品牌效应,让品牌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随着国际上产品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普通消费者很难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对产品的辨识难度越来越大,品牌的价值由此体现,它能帮助消费者辨识产品。因此,企业目光要放长远,在品牌培育上舍得投入。
四是要强化品牌保护。名牌产品很容易受到侵权,海外被侵权时维权艰难。近年来,经过不断规范以及对假冒伪劣现象的打击,我国品牌保护工作越来越到位,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国外遭到侵权,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保护,为中国品牌发展保驾护航。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中国品牌依然在路上,还需要继续苦练内功。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