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精的茎是什么意思?它从哪里来?

《说文:艸部》: 莖,枝柱也。从艸,巠声。

译文:莖,草木众枝之主。从艸,巠声。

《说文》艸部,象形兼形声字,今为艹部。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在秦朝文字(图1)中,茎字的上部结构像丛生的草,下部为根。茎字的字形采用艹作形旁,下部结构为声旁。

茎的本义为植物的主干。如《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因为茎字的下部结构表示织布机上的直线,有绷直,笔直,僵直的意思,所以茎字也指长条形的东西。如杜甫《乐游园歌》: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植物的茎部位于中间位置,便于持握,后也引申为持握器物的柄,泛指似主干之物。如杜甫《秋兴》之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这里的金茎指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承露盘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汉武帝特好神仙之道,相信神仙可以降露人间,饮服神露,能使人长生不老。他遍寻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长生不死,为求得和渺茫的仙界达成一种神秘的生命信息上的契合,不惜斥重资去营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筑,承露盘仙人像为其中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

除了汉武帝,还有一位也相信甘露可以延年益寿。

曹植的《承露盘铭》:皇帝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在芳林园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上盘径四尺九寸,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龙身长一丈,背负两子。自立于芳林园,甘露乃降。

说的是魏明帝也就是曹操的孙子铸建承露盘以求长生。其实汉武帝的承露盘到魏明帝时期并没有损坏,史料记载且《三国演义》也有描述。

魏明帝曹睿下令将铜仙承露盘从长安搬迁到洛阳。可没想到,在搬迁途中铜仙承露盘就被彻底损坏了,最后破损的部件也被丢弃得不知所终了。

在北京北海公园内也有一个承露盘,铜仙承露盘。位于琼岛北山腰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相传是乾隆皇帝根据汉武帝的承露盘而建的。

其实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不过是早晚由于温差凝结在盘中的水蒸气。汉武帝就把这些凝结的水珠,当成了长生不老的仙露,将承接下来的露水交由方士。方士再将露水和美玉的碎屑调和而成后,让汉武帝服下,并且告诉汉武帝这样就能长生不老了。可是公元前87年,汉武帝还是死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时刻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