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近些年来,咱们国家实施的救助兜底保障措施是越来越多了,从去年开始,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没有收入来源和生活困难的农民咱们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救助措施。
比如说;将每个村的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实施主动发现服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给予不同的补助和措施。
再如;针对受疫情影响没有收入且生活困难的群众,国家要求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由本人申请之后,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帮助其渡过难关。另外,对于未就业或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和临时陷入困境的个人,也给予了临时救助,帮助其及时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现如今,围绕着城乡生活保障领域,民政部终于在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之后,联合其他三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在该《通知》中也重新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各地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这份通知和六月份发布的文件《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相对比,措施更全面,扶持政策更多,许多措施也进行了升级加码,对困难群众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扶持力度更大。其中有五个变化是值得农民朋友去了解的。每个村也会落实实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个变化:完善低保准入条件
低保政策准入条件一般都要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会优先纳入保障范围。但在农村地区,由于准入条件不完善,不准确,经常会出现符合条件的人员无法享受低保的情况。
针对农村应保未保的现象,咱们国家也完善了制度,现在开始,在申请人符合收入、财产准入条件的情况下,地方不能随意附加一些没有必要的限制性条件将符合条件的人拒绝在外。另外,该通知中还规定地方不得在没有核实家庭经济状况的情况下直接认定申请人符合条件。
第二个变化:落实应纳尽纳政策
大家发现了吗?在农村地区,有些家庭的确生活非常困难,不是说一个人有困难,而是全家都是,但由于低保资格的名额有限,一般村里的安排只会让一户一个人享受,从而也导致一些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没有获得帮扶。
针对这一问题,现在的低保制度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在落实低保政策的过程中,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如果有一个人纳入低保范围,那么地方也需要采取劳动力系数等方式核算申请人的整个家庭收入情况,不仅要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进行扶持,还要考虑申请人的家庭其他成员的实际情况,如果核实过程中,发现低保家庭的其他成员也是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也可以根据困难情况纳入低保救助范围。
第三个变化:进一步放宽了单人保条件
在农村地区,除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之外,也有不少低收入边缘家庭,这些家庭虽然说不符合低收入条件,但其家庭的人均收入却非常低,甚至有的还低于当地低保标准。
为了进一步做好应保尽保,在该通知中也进一步放宽了单人保的条件,一方面是鼓励各地区制定低保边缘家庭的财产状况认定标准;另一方面是指导各地区对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给予更多正常倾斜,经本人申请的,可以按照单人保的政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四个变化:具有就业能力的设定6个月的渐退期
在城乡地区,的确有一些纳入低保救助范围的人员是有劳动能力的,也具备有就业的能力,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明可以自力更生,却始终想靠着低保过日子,因此也在不少地方出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懒人保。
为了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今后也会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而低保户就业之后,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且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情况下,也会给予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如果在监测范围内,低保家庭靠着就业劳动增加收入且超过救助标准的,时间一到就会取消低保资格。
第五个变化:需要诚信申报低保救助
在低保领域,一直以来都有存在隐瞒家庭收入、虚假伪造材料等方式骗取低保的人员,这些年来,咱们国家在季度审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人情保和关系保,这些低保户也被第一时间清理。
为了避免类似的现象出现,咱们国家也在低保领域实施了信用管理制度,一方面是让救助对象如实申报补助,如果有隐瞒或者采取一些手段骗取低保的,会记录在信息系统,有骗保行为的也会根据信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被记录下来,今后在救助领域的信用也就破产了,申请救助要比以前更加困难了。而国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有人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低保金。
好了,以上就是笔者为大家整理解读的内容,对于低保新规出现的五个变化,大家怎么看?你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