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陈昌文解读:
被(pī)发:披散着头发。被,同披。缨冠:把帽带顶在头上。帽带本该自上而下系在颈上,这里指因急于戴帽,来不及这样办,所以只和帽子一样顶在头上
大禹,后稷,是在位行道的人,所以他们努力为老百姓,为了工作,大禹三次路过家门口都不进去,孔子认为他们贤能。
而颜回生活在乱世,也没有官位,他是修身以自保,于是居住在简陋的巷子中,一筐饭,一瓢水就是他的生活物质,其他人都受不了他清苦的生活,颜回呢,还以道自乐,孔子也认为他贤能。
这两种人,都是有道的人, 只是一种是在高位可以行道天下的圣人,另一种是隐居的乐道者,主要修道保身。
孟子说,
他们三个人都是同道。
大禹认为,天下哪怕有一个人还在溺水,都是自己推下去的,所以,一天到晚跑遍全国治理水患。
后稷认为,天下哪怕只有一个饥饿的人,都是因为自己造成饥饿的,所以跑遍全国教授大家农业。
他两人以天下人的事为自己的事,所以非常着急。
大禹,后稷,颜回,三个人如果易地而处,他们的行为都会一样。
假如今天自己家里人打架,应该马上去救,就算正在沐浴,披头散发,来不及带好帽子,也要出手相救,因为这是在位者的责任。
如果是外面的乡邻之间的斗殴呢?如果您在洗澡,也披头散发,来不及系好帽子出去相救,就使人疑惑了,这时候,关起门来,高枕无忧,因为这根本不关您的事情。
颜回生在乱世,也没有官位,他当然只管自己,外面的世界跟自己无关。
而大禹,后稷,在高位,可以行道,于是天下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家人,所以他们管天下。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然也就不行其道。
来源:陈昌文老板社群陈树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