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疫情汛情叠加冲击,桐城市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有序开展各项生产自救工作,落实六稳、六保,努力将洪涝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抢补种降低损失
大暑之后,久违的阳光洒满大地。桐城市新渡镇杨树店村种粮大户周情礼接到镇农业站的通知,领取免费提供的早翻晚水稻种子。周情礼告诉记者:今年播种的120亩中稻全被洪水淹没。为弥补损失,洪水退后,我就把稻田全部翻整了,只等播种。正愁买种子,这时农业站免费送种子,真是雪中炭啊!
桐城市种植大户搬运早翻晚种子
跟周情礼一样,今年夏天的连续降雨造成洪涝灾害,给桐城市很多农户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尽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成为了受灾地区农户当务之急。
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桐城市农业农村局及时与早稻种植大户桐城市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直接进行了对接,组织早翻晚救灾种子4.7638万公斤,并于7月23日无偿发放到受灾种植户手中,组织指导种植户开展早翻晚工作,同时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劝耕贷等金融产品运作提供资金支持。 该局另外还抽调30多名技术骨干赴灾区驻点,全市15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奋战在生产救灾一线。
图为桐城市农技人员田头指导
抓项目提质增效
近日,天气晴好,桐城市很多重点工程施工单位,迅速复工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把受疫情和汛情影响的工程建设进度抢回来。在桐城市经开区,年产100万台(套)动车配件及5000台(套)气柜密封膜等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正在积极作业,工人们抓紧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因疫情和汛情影响了三个月的工期,目前正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该项目负责人项大启说。
图为:美祥公司年产100万台(套)动车配件项目施工现场
桐城市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紧抓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等重要政策机遇,从开展产业经济大招商、推动现有企业上技改、稳住政府投资基本盘、抢抓政策机遇补短板四个方面入手,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厚植发展新动能。桐城市今年共有101个重点项目列入省平台,目前已完成投资51.8亿元;成功争取中科自动化年产两万台绿色节能干燥装备等17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到资1.03亿元。
图为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全景
据桐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刘越介绍,引江济淮、东部新城安置点、抽水蓄能电站和德上高速、岳武高速等34个政府性投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已完成投资121.4亿元。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期、金涛产业园、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即将竣工投产。(经济日报记者:白海星 通讯员:潘月琴 摄影:孙传银、赵玲玲)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