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
你熟练的打开了某个P字开头的网站,
打卡无痕模式,凿壁偷光般悄悄钻研。
无痕,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任何痕迹。
为了避免被别人发现而导致当场社死,
不少老司机选择用无痕模式来掩盖浏览记录。
但是,无痕就真的无痕吗?
现代的网络浏览器,
大多数都增加了无痕模式来浏览网页,
旨在保护用户隐私。
不同浏览器叫法还不一样。
Chrome称之为无痕模式;
Opera和Safari中一般称为隐私浏览。
国内一些浏览器一般叫隐身模式。
这些模式以深色主题和蒙面人物图标为标志,
给人有一种打开无痕模式就能隐身的错觉。
国外大学对外国网友做过一个调查,
发现人们对隐私浏览或隐身模式有很多误解,
许多用户认为这可以保护他们
免受恶意软件、广告、以及各大服务商的跟踪。
但是事实并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甚至谷歌就因为无痕模式泄露隐私,
而遭到了用户声讨一度被告上了法庭。
在2020年6月月份,有3名程序员
向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提起团体诉讼,
并号召全体被窥探隐私的用户集体索赔50亿美元!
他们发现在谷歌浏览器开启无痕浏览后,
Google依旧会使用Google Analytics(Google分析),Google Ad Manager(Google 广告管理员)
等技术监控手段追踪并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
最终加州联邦法官裁定,
指Google非法追踪其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原告,
可以对公司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进行两个小时的质询。
Google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面对网友质疑,谷歌负责人玩起了
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的文字游戏。
他解释道:
当用户每一次开启无痕浏览时,我们都有清楚说明,无痕浏览仅是让你可以选择你的网页浏览活动不会被存在浏览器及设备内,但是,你访问的网页仍有可能搜集你的浏览活动,Google 会在本诉讼中尽全力捍卫自身权益。
可这些信息在你打开无痕模式时网页并未提及。
只有打开Google的帮助页面,
你才能获悉该功能的完整权限。
而当谷歌官方偷偷的定位用户的IP时,
打的仍然是为客户服务的旗号。
国内有技术大佬通过第三方监测网站
对谷歌搜索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他填入自己的搜索信息后,
浏览器发送给服务器的除了他填入的搜索内容,
还自动添加了一个标记字段。
当他使用无痕模式
再次打开这个网站输入相同的内容时,
浏览器又携带了相同的标记字段去服务器查询相关信息,
于是,他就被谷歌识别出来了。
也不是谷歌一家这么做,
火狐浏览器的隐私模式;
微软自带浏览器edge的InPrivate模式;
包括苹果自带浏览器Safari的无痕浏览,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痕。
简单来说,这些所谓的无痕模式
只是帮你删除了你存在本地的搜索和浏览记录,
只是看起来无痕而已。
无痕模式下你的私人信息仍然被各种协议抓取
在今年2月初,
一家法国公司就因为涉嫌信息泄露而被命令
停止使用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用户信息的插件)
当局认为美国情报部门可能会访问这些数据,
谷歌还将面临法国政府的高额罚款。
而在此之前谷歌因为定向投送广告
已经被欧盟重拳出击。
2019年因为违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针对于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谷歌被罚5000万欧元(约3.85亿人民币)。
谷歌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争议一直就没停过,
哪怕动辄被开出天价罚单,
谷歌仍旧没有放弃窥探你的搜索记录。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背后的利益驱使。
根据alphabet最近几年财报我们可以看到,
谷歌的广告收入一直都是他的主要营收来源。
数据来源:Alphabet 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利用对用户的了解,
谷歌利用精准的定向广告成功
奠定了自己广告一哥的地位。
毕竟没有人比搜索引擎更了解你的喜好。
根据数据统计,
每秒在谷歌上进行的搜索量为230万,
并且大多数结果页上都会包含谷歌的广告。
谷歌上无处不在的广告
即使你打开无痕模式,
你的浏览记录、个人IP 等信息在服务商看来依旧是裸奔状态。
通过搜索信息他们可以分析出你的偏好,
继而推送相应的广告给你。
这和某些短视频平台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如出一辙。
并不是算法多么厉害,
而是我们一直都是在各种APP的监视下生活。
网飞纪录片@《隐私大盗》
当然无痕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
当我们在不熟悉的电脑上登录我们的账户时,
为了避免网站保存账户,或Cookie 被记录,
可以使用无痕模式。
当你访问某些羞羞的网站时也可以使用无痕模式。
在网际网络中没有正真的隐私可言,
大家该干啥就干啥,
反正那些片片也不是你一个人在看。
最重要的是做好最基础的自我保护:
对于重要的网站、APP等应用,密码尽量独立,
不要以为一个密码就能一劳永逸。
不然,最后尴尬到都不知道去哪个角落哭泣...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