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为象声用字,《广韵·职韵》:唧,唧声也。多指细碎的声音,《集韵·质韵》:唧,啾唧,众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学课本里,唧唧释为织布机的声音,这是错的,织布机的声音为札札,《古诗十九首》有札札弄机杼的诗句。唧唧实际上是木兰的叹息声,白居易《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一句可为佐证。)后唧唧多形容虫叫声,优雅蝈螽又叫蝈蝈,黄县话称为唧唧(唧唧可为总称,如果细分,母的称为乖乖),即以其鸣声名之。蟋蟀又叫蛐蛐,黄县话称为土唧唧。在黄县话里,唧唧也指小孩因不适等哭哭啼啼,比如:孩儿不舒服,直唧唧。也指斤斤计较,不易相处、共事,比如:别和他交往,他这人太能唧唧喽。打唧唧指吵嘴,比如:他两口儿成天打唧唧。哭唧唧就是欲哭未哭的样子,比如:孩儿一看到她,就哭唧唧嘞迎上来。
哭唧哕哕的表情
如果孩子感到委屈,哽咽着甚至泪流满面地辩解,说话带着哭腔,称为哭唧哕哕,比如:你好好说话,别哭唧哕哕嘞。骂骂唧唧,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比如:他骂骂唧唧嘞走喽。唧唧嘎嘎,形容说笑声,比如:隔儿老远就听见她俩在乜唧唧嘎嘎嘞。唧唧歪歪形容说话做事啰唆烦琐,不干脆,黄县民间有首儿歌,小老鼠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唧唧歪歪叫奶奶,奶奶一棍打下来。也简作唧歪,比如:一让你干活你就唧歪。歪唧的意思差不多,但更多了点辩驳之义,比如:说你两句你就老老实实听儿,歪唧什么!你成天光会歪唧歪。唧唧喳喳用来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比如:家雀儿唧唧喳喳嘞。哼唧指低声说话、歌唱或诵读,比如:你别在乜哼唧,跟牙疼样儿嘞。也作哼哼唧唧,有点说话吞吞吐吐的意思,比如:他哼哼唧唧老半天,才说明来意。哝(黄县话有时ongeng不分,如咸菜瓮weng读成咸菜瓮wong,横heng埠读成横hong埠,此处哝nong读成哝neng)唧也是小声说话,和咕哝意思差不多,但多了点央求的意思,也指小孩子带着哭腔跟大人纠缠,比如:你别在我跟前哝唧啦。也作哝哝唧唧,比如:他一早起来就哝哝唧唧不想儿上书坊。哇唧则是求而不得,恼羞成怒,声音也大起来,比如:你哇唧什么。狗叫称为汪唧,比如:你别叫恁家嘞小狗乱汪唧啦。小羊叫称为妈唧,比如:小羊刚生下来,就妈唧妈唧叫儿找奶吃。小孩带哭声吵闹称作赖唧,比如:孩儿病喽,老是赖唧。有时也带点撒娇的样子,比如:一看他妈就赖唧儿要抱。也作赖唧唧赖赖唧唧,比如:他整天赖唧唧嘞;我就不愿听你赖赖唧唧嘞死动静。赖唧狗儿指稍微不顺心就啼哭的孩子,比如:他从小就是个赖唧狗儿。也指过分斤斤计较的人,吃一点亏就到处诉说的人,比如:乜是个赖唧狗儿,你隔儿他远点。一个人比较赖皮,想从言语中得利,无理绞三分,黄县话称为赖唧歪嘞,比如:他这人赖唧歪嘞,没人愿意搭理他。磨唧指一再恳求,唠叨不休,比如:你真能磨唧。磨磨唧唧指说话没完没了,做事反反复复,拖泥带水,比如:他干个什么事儿磨磨唧唧嘞,缒不断拔不响(指不干脆不利落)。吭唧指孩子似哭非哭的样子,也指由于身体不舒服而发出的呻吟声,比如:孩儿吭唧了两声,又睡过去了。咯唧形容咬生的或不太熟的食品时发出的声音,比如:你这肉煮嘞不熟,一咬一咯唧。唧咯指口角,比如:你别和他唧咯。黄县话称腌萝卜为瓜唧(有人写作瓜齑,非是,黄县话分尖、团,齑读如鸡,唧读如积),也带有象声的成分在里面。呱唧,形容鼓掌等的声音。作动词时指鼓掌,比如:大家给他呱唧呱唧。吧唧指嘴唇开合作声,比如:吃饱饭他吧唧吧唧嘴儿。也指抽旱烟(抽烟卷不用这个词儿,因为烟袋嘴儿是玉石做的,能吧唧出声音来,烟卷则无此效果),比如:他吧唧两口烟袋。咕唧指水受压力而向外排出的声音,比如:一下雨街道就成了烂泥塘,一走咕唧咕唧直响。也用来形容男女在一起时不可描述之声音,小时候骂过仗的孩子对此当有所体会。唧么酣叫(酣叫,高声叫喊。《南齐书·张岱传》:(张)镜少与光禄大夫颜延之邻居,颜谈议饮酒,喧呼不绝,而镜静翳无言声。后延之于篱边闻其与客语,取胡床坐听,辞义清玄,延之心服。谓宾客曰:‘彼有人焉。’由此不复酣叫。)指劳累后的呻吟,比如:干儿一天活,把我累嘞唧么酣叫嘞。唧儿哇乱叫指打闹或受到伤害时发出的声音,比如:他把他老婆打嘞唧儿哇乱叫。《集韵》:唧,子悉切,音堲。咇唧,言多也。黄县话现在仍这么用,比如:这下不咇唧了吧?也作咇咇,比如:你成天瞎咇咇什么。
咣唧锵
咣唧锵指大的钹,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逗弄几个月大的小孩拍手,称为打咣唧锵。
唧伶有机警、伶俐、机灵之意,能生急智谓之唧伶,为人机警谓之唧伶,比如:她是个唧伶人。唐卢仝《送伯龄过江》诗: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也作唧,有漂亮、俊秀之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怪得新来可唧,折到得个脸儿清瘦。人要唧首先身材要好,痴肥烂胖的可不行,黄县话中有唧宁唧唧宁宁,当从唧化出,指身材苗条,比如:她长嘞真唧宁;她个子高,长嘞唧唧宁宁嘞。唧溜烂细指很细,比如:这棵树侏老死,长嘞唧溜烂细嘞。
在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转变的过程中,一部分象声词逐渐变为形容词后缀,多带有描摹性状的意义。唧作后缀时,表示动作重复或状态持续,往往带有轻松或随意的感情色彩。箍唧指用手反复抓握,比如:你别箍唧面啦;你快把小鸡箍唧死喽。固唧有浑身沾满之意,比如:他固唧嘞一身泥。研唧指摆弄、揉搓,比如:你别研唧恁妈妈啦。糜唧指很烂,比如:土豆炖糜唧喽。能唧指炒菜时火不旺,炒出的菜不爽脆,水分多,比如:菜炒能唧喽。也指浸泡时间长,吃水多,比如:手泡能唧喽。拧唧指拧来拧去,比如:她长儿个水蛇腰,走起道来直拧唧。造唧指摆弄着玩,比如:你看儿造唧吧;收音机一气儿让他造唧坏喽。糟唧有多重意思,一指糟蹋、浪费,比如:剩点菜都吃喽吧,别糟唧喽。一指婴孩夭折,比如:挺好模个孩儿,一生下来就糟唧喽。也指讥讽嘲笑人,比如:你看看你,真能糟唧个人儿。另唧有彻底的意思,比如:他嘞胳膊断另唧喽;他这回死另唧喽(上回缓醒过来)。乱唧杠也作乱唧唧,指人不按规矩做事,例如走亲戚时要带礼物,主人家要回礼,客人撕儿捰儿不要,主人会说:你别和我乱唧杠嘞。水唧歪指水多,也作水唧唧,比如:这菜里没放大点儿油,吃起来水唧唧嘞;这个梨不甜,水唧歪嘞。酸唧歪也作酸唧唧,指比较酸,或是身体疲累的感觉,比如:这橘子酸唧歪嘞,不好吃;我浑身酸唧唧嘞,一动就酥酥。也作酸唧丫酸唧丫丫,比如:饽饽碱放少喽,酸唧丫嘞;老脚拇丫(瓦松)吃起来酸唧丫丫嘞。也用来形容言谈举止轻浮、矫揉造作,比如:她说起话来酸唧丫嘞,不招人待见。臊唧唧指味道有点臊,比如:黄瓜腚臊唧唧嘞。
唧溜作为后缀,用在某些单音形容词之后,含有不喜欢的口吻。酸唧溜和酸唧丫意思差不多,后者贬义色彩更浓一些。滑唧溜形容很滑,或指人的油滑,比如:这地瓜面条吃起来滑唧溜嘞;这份瓷砖不好,沾点水就滑唧溜嘞;他这人滑唧溜嘞,不好对付。不拉唧作为形容词的后缀,也带厌恶意味感情色彩,不拉唧作后缀,表示厌恶之意,如酸不拉唧、苦不拉唧、骚不拉唧、红不拉唧、灰不拉唧、黄不拉唧、水不拉唧、潮不拉唧。巴唧亦是如此,如傻拉巴唧、胎拉巴唧、软拉巴唧、虎儿巴唧、驴拉巴唧。咕唧也可作后缀,蔫儿咕唧指人性子慢,说话做事不爽利,比如:他就是蔫儿咕唧嘞性儿,火上房儿也不着急。鬼儿咕唧形容人心眼多,奸滑,比如:他鬼儿咕唧嘞,一磕巴眼一个猴儿。熊儿咕唧也作熊儿嘎唧,形容人软弱无能,比如:他这人熊儿咕唧嘞,烂泥扶不上墙。呱唧也可作后缀,澥漓呱唧形容糊状物变得很稀,比如:卤儿放时间长喽,变嘞澥漓呱唧嘞;米汤搁数遍数多喽就变嘞澥漓呱唧嘞。郎唧嘞用在某些名词、形容词后,表示略有该名词、形容词的一些特征,多少含一些贬义,比如:他还近视眼郎唧嘞。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唧唧嘎嘎唧唧歪歪唧唧喳喳的规范词形写作叽叽嘎嘎叽叽歪歪叽叽喳喳,从黄县话的音韵来讲,这是错误的。在普通话里,二者都读jī,黄县话分尖团,叽读如基,唧读如积,读音是有区别的,上述词语中的唧是不可以用叽代替的。叽里咕噜形容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说话声,比如:他们俩叽里咕噜说儿半天。也形容物体滚动的声音,比如:石头叽里咕噜嘞滚下山去。也指因饥饿而腹鸣,比如:肚儿饿嘞叽里咕噜嘞。叽娄轱轮形容快而慌忙的样子,比如:她叽娄轱轮嘞跑回家。叽里咣当形容胃或容器里的液体多得晃荡,比如:才喝完水,一跑肚儿里叽里咣当嘞。叽里呱啦形容大声话话的声音,比如:她叽里呱啦说个没完。在这几个词语中,叽也不可以用唧代替。
补记: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跑供销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夏天晚上乘凉时,就数他能摆话。
三唧唧
有一次他说到广东有道很名贵的菜,叫三唧唧,是把刚抱出来的小老鼠盛在盘里端上桌,用筷子一夹,一唧唧;放到调料碗里一蘸,一唧唧;搁嘴里一咬,一唧唧,故称三唧唧。这是我听到的最让人毛骨悚然的美食了——从小我最怕老鼠。从此之后,我一直对广东人抱有最高的敬意。后来才知道,这事儿还真不是瞎掰的。唐张鷟(zhuó)《朝野佥载》卷二:岭南獠民好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筯夹取,啖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惠州路条:苏子瞻诗云:‘朝盘见蜜唧,夜枕闻鸺鹠。’盖土人取鼠未生毛开眼者,饲以蜜,以箸挟而啗之,谓之蜜唧,以其唧唧作声也。所引诗句出自苏轼《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作为古今第一的大吃货,那苏东坡到底吃过蜜唧没有?他的另一首诗《闻子由瘦 儋耳至难得肉食》: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这是苏东坡贬官儋州而作,从诗中看,薰鼠、烧蝙蝠、蛤蟆他可能尝试过(作为地方官要与民同嗜),但当初在惠州看到蜜唧即作呕,似乎未敢尝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鼠条:岭南人食而讳之,谓为家鹿。惠州獠民取初生闭目未有毛者,以蜜养之,用献亲贵。挟而食之,声犹唧唧,谓之蜜唧。清末民初徐珂的《清稗类钞》粤人食鼠条,强调粤人吃的不是野生的乳鼠,而是豢鼠生子,即专门饲养的母鼠所生的乳鼠:粤肴有所谓蜜唧烧烤者,鼠也。豢鼠生子,白毛长分许,浸蜜中。食时,主人斟酒,侍者分送,入口之际,尚唧唧作声。然非上宾,无此盛设也。一般人想吃还吃不到。民国名士方澍在《青年杂志》第一卷第四号发表了一首《潮州杂咏》,也写到了这蜜渍乳鼠:唧唧入筵鼠,寸寸自断虫(禾虫)。可见此事非虚。呜呼(用黄县话说就是妈妈人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