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 呈
师:贞,丈人吉,无咎;
队伍任用贤明贞正的人为领导,并以民为本地保护民众、富养人民为根本,这样队伍就能吉祥,不会有什么过错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任为军师、丞相就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因为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贤明贞正的人,而且刘备军团一直坚守以民为本,以兴旺天下为已任的立国之本,所以刘备军团才能在几次濒临覆灭都能逢凶化吉,最终发展壮大。而最终来国的根源也是刘禅亲近小人黄皓以及国中人才紧缺之故。
初六:师出以律,否藏凶
部队出征纪律就要严明,否则就危险了。
三国名将治军严明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就连诸葛亮与只好挥泪斩马谡自贬丞相之职,曹操也因在行军过程战马意外践踏农田而违反军纪,只好割发代首自惩,这样的队伍才会有很高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文丑在黄河岸引领大军追上曹操,就要生擒曹操取得伟大功绩之时,却因部队缺少纪律约束哄抢锱重马匹而军心涣散被曹军600人的残兵败将反杀,占绝对优势的大军也大半落水而亡,这样的教训不可说不惨重。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在部队中处于统帅地位是吉利的,没有坏处,也会多次得至君王的嘉奖今。
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手握实权的基本都是军队的统帅或将军,枪杆子出政权,只有手握兵权才能是真正的统帅,很多时候也只有这个统帅地位才能保住身家性命,诸葛亮宁贬丞相之职也只能总督军马,姜维请愿斩杀黄皓不成,虽贬为右将军在沓中种麦但因还手握兵权仍可保命,如果没有了兵权即使是君王也有随时被废的危险,曹芳就是很好的例子。
六三:师或舆尸,凶
部队如果任用志大才疏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那将会用车子拉载尸体,这是非常凶险的。
三国诸葛亮第一次引兵北伐,势如破竹,不但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还收服了姜维并大败羌兵,一时关中大震直逼长安,但就在这时诸葛亮却错用只会纸上谈兵又刚愎自用的马谡参军,至使街亭失守,不但导致北伐夭折,连自身性命也差点葬送。
六四:师左次,无咎
当条件不利时部队向左后方撤退驻扎,是符合兵法常理,没有坏处的。
三国夏侯惇受曹操之命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誓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这时刘备在新野只有新兵三千军力悬殊,如果对阵撕杀肯定没有半点胜利之望,所以诸葛亮选择了主动弃城火烧新野,不但逃过一劫,还把曹军烧了一大片。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与舆尸,贞凶
田地里来了损坏庄稼禽兽,那是可以捕捉的,没有过错,任用刚正长者为统帅行正义之师才是正道,任用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而归,即使正义之师也是凶险的。
三国曹操受降荆州后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百万大军水陆并进直通江夏欲活捉刘备,招降孙权。孙权应对来犯之敌正是任用了刚正儒将周瑜为督都总领兵马才开创了赤壁之战的辉煌功绩,如若任用张昭等人早已成为曹操的附属。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战争结束论功行赏之时,无论是分封国土还是袭传爵位,国君都要封赏功臣,不能重用小人。
论功行赏遵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就能起到激励促进作用,违反了这一原则容易产生矛盾甚至会祸国殃民。
三国每个军团在每次战斗后都要进行一次论功行赏就是为了激励促进各方英勇奋战。刘婵亲信黄皓导致朝纲混乱,没有及时救援沓中的姜维最终被魏国吞并,孙皓也是亲信万彧疯狂地捕杀忠臣亲人,最终也没逃脱被魏吞并的结局。
人生感悟:团队要取得成就首先是要看领导班子够不够贤明正直,再次要有严明的纪律保证。任用人才之道在于唯贤重任,特别是在独挡一面的关键位置上不能任用志大才疏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之人,否则必生祸害,如果任用会审时度势正直刚正的长者为主帅,就能处于条件不利之时按兵不动甚至主动后撤驻守,条件成熟之时会兴正义之师拓展进军。团队的管理还要有彰先进树标杆扬正风的激励制度,决不能任人唯亲,重奖小人。成员要想在团队中处于不倒地位那就要处于能为团队做出巨大贡献并且他人难于代替的位置,那么将会受到长期的尊重和重用,永享吉祥。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