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年是哪一年(大明成化年制是哪一年)

时刻小站 525

成化是明朝时期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成化元年(1465年)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共使用23年。

明宪宗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次年(1465年)改元成化

成化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一副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明朝皇帝多擅画像,朱见深擅长画神像。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在位对天顺末年叛乱进行清理,平复两广,平复荆襄流民,并对河套进行清理,驱赶鞑靼部落等。

后期并宠同年汪直、梁芳等人,明宪宗宠信太监,使其监督军务,提督京营,并操纵官吏任免,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官不聊生。成化十八年(1482年),因群臣屡谏,始罢废西厂。不过明宪宗仁厚,善于纳谏,罢逐汪直等小人,重用李贤,国库充裕。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同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由于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于北京昌平明茂陵。传位第三子朱祐樘,是为弘治帝。

与万贵妃不伦之恋

万氏(1430—1487),小名贞儿,本是宪宗的祖母孙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诸城人,4岁就选入宫中,长大后选往东宫服侍朱见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7岁。朱见深18岁即位以前,就与万氏关系暧昧。有趣的是,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成化一朝的内宫,基本上是万氏主宰着,进而影响了外廷的政治。

万氏为人机警,身材丰满,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据说每次皇帝游幸的时候,她总是穿着戎装,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也许,这是万氏邀宠于朱见深的关键。不过,皇后吴氏初立时,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竟敢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特别是成化二年(1466)正月,万氏生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派人四处祭祀山川,封万氏为贵妃。但是,万贵妃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

此后万氏再也没有怀孕。万氏虽然不能怀孕,但是皇帝却还是很喜欢她。

成化四年(1468)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堕胎。贤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为万氏所害。后来的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但是,即使这样,宪宗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成化一朝专权的宦官,基本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人,都是万贵妃的私臣。他们总是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敛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当然,其中专权而能乱朝政的,当是汪直与宪宗的妃子、孝宗朱祐樘的生母纪氏一样,汪直的入宫也是成化初年大藤峡一战的副产品。他也是瑶族人。在明代历史中,汪直可能是继英宗朝王振之后又一个著名的专权者。他的生活,可以分为三期。早期是侍奉万贵妃的小太监,在昭和宫里当差,慢慢地升为御马监太监,做了一个管御马、进贡马骡的七品内官。中期是成化十三年(1477)至成化十八年(1482),期间汪直的身份是提督西厂。这是他权势最盛的6年。晚期是成化十七年宪宗将汪直闲置在边陲,然后再把他放到了南京的御马监这一段时间。实际上,汪直干预政治,也就是提督西厂的6年。

梁芳在成化一朝,虽然不如汪直那般有权势,但却在另一个方面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汪直的权势,是笼罩于成化一朝政治、军事领域,而梁芳的恶劣,则主要是在经济上的挥霍与靡费钱财及任用佞幸小人。也许可以这样说,汪直爱权,而梁芳爱钱。梁芳知道,要得宠于宪宗,最好能得到万贵妃的信任。所以,梁芳与其亲信韦兴,不断地将珍珠、奇货、宝物贡献给万贵妃。然后,又利用为皇宫采办宫中奢侈品的借口出京,在地方大肆搜刮。据说,在梁芳的挥霍下,内库中前几朝累年积蓄下来的七窖金子都花光了。终成化一朝,梁芳始终得宠于宪宗。只是孝宗即位以后,梁芳才被谪居于南京,不久下狱。

天顺八年十月,朱见深将没收的前朝太监曹吉祥家的庄田据为己有,绵延至明亡的皇庄之害自此始。给事中齐庄上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与小民争利!朱见深不听。皇上可以有皇庄,下面的人也可以有私田,于是上行下效,皇亲贵戚、有权势的太监,以及不法高官纷纷夺占民地作为自己的庄田。

天顺八年(1464)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明史》对此的简要记载是:二月庚子,始以内批授官。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

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三个后果:

第一,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明宪宗往往一传旨就授官百数十人。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

第二,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对于一个文官政府来说,混杂着一大批出身于军人、僧道、工匠、画士、医官的官员,政府的文化认同性必然产生问题,政府运作中的冲突必然加剧。而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

第三,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西厂的成员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