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道理,讲起来会让人厌烦,但通过生活中的故事,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就会很深刻了。下面分享五个佛家小故事,希望大家读完后,有所感悟,有所受益!
一、修佛
一人到寺院中向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来这里,想干什么呢?那人回答:我来修佛。
禅师答道:佛没有坏,不用你修,你还是修自己去吧。
感悟:修行就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
二、修心
一个人在经过海边的沙滩时,发现一尊被人丢弃的佛像,于是就恭恭敬敬地把佛像供在石头上,因此他成就了。又一个人路过此地,看到佛像供在石头上,他就担心佛像被雨水淋湿,于是就脱下自己鞋子,罩在佛像上,因此他也成就了。第三个路过时,看到佛像被鞋子罩着,觉得对佛像不恭敬,于是就把鞋子拿下来扔掉了,他也因此成就了。
感悟: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最重要的是发心,修行就是修心的过程。
三、放下
师兄与师弟正要过一条小河,发现一位年轻姑娘也要过河,但又不愿意湿了衣服。师兄就说:姑娘,我抱你过河吧。姑娘点头同意,师兄就抱姑娘过了小河。
路上,师弟忍不住问师兄:师兄,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可以抱着姑娘过河呢?
师兄反问道:过河后我就把她放下了,为什么你还抱着她不放呢?
感悟:孟子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凡事不可执着,都要学会随机应变。
四、打人骂人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候又彬彬有礼,这到底是为什么?
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以真面目待他,可打可骂;对中等人只能用隐喻的方式,要将分寸,因为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就要面带微笑,客客气气,因为他很脆弱,心眼比较小,只能用世俗的礼节待他。
感悟:众生根机不同,对待每个人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这叫契理契机。
五、轻生者
老和尚救了一名轻生者,那人就说:老法师,不必费心救我了,我已经不想再活下去了。
老和尚问:那我救不了你,但你欠的债都还了吗?
那人说:可是我没有借债呀?
老和尚说:你的生命,是向你父母借的;你的吃穿,是向天地借的;你的知识,是向老师借的,你都偿还给他们了吗?
那人说:那我如何才能偿还呢?
老和尚说:记住两个字就够了——珍惜。
感悟: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法身慧命,天地万物滋养我们的身心,唯有懂得珍惜,才会懂得感恩,感知生命的厚重。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