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字组词语(抖字怎么组词语)

时刻小站 123

不寒而栗的栗为什么表示发抖、恐惧?

作者:范登生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其中,成语不寒而栗意思是不冷而发抖,常用来形容非常害怕和恐惧。还有一个成语叫火中取栗,意思是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常同来形容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同样一个栗字,在成语不寒而栗中表示发抖和恐惧,在成语火中取栗中则表示树木果实栗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栗子树上的栗子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从学校老师那里是难以得到正确答案的。因为问题的答案在甲骨文中,现在绝大多数老师不懂甲骨文,又怎能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知识呢。

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是一棵栗子树的象形,树木枝杈上画出三个带刺的栗子,代指很多栗子。栗子是坚果的一种,通常称之为板栗,其果实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远古时代先民们常常采摘这种树木的果实享用,并渐渐摸索出烧烤或炒食的方法,特别是经过火烤后,更加香甜适口。

先民们在采摘栗子时,经常被带刺的栗子扎伤,便不停抖动被扎伤的手指,甚至大喊大叫以缓解疼痛。久而久之,栗这个字便有了发抖、哆嗦、害怕、恐惧的意思。如颤栗就是发抖、打哆嗦,恐栗就是恐惧发抖,惴栗就是恐惧颤抖,寒栗就是因寒冷而打冷战(颤),股战而栗就是两腿发抖不停哆嗦等。

同时,先民们还认识到,栗子的内仁饱满、外壳坚硬,进食时必须借助外力将其打破。这样栗字又有了坚实、坚固、饱满、严谨的意思。如栗理就是坚实而有文理,栗密就是谨严缜密。后来,人们还把击打栗子使外壳暴裂比作用手指或拳头击打头部,称之为栗暴。可见,栗字的含义非常丰富,蕴含着先民生活经验的切身感受。

许慎《说文解字》:栗,木也。从木其实下垂,故从()。许慎把栗解释为会意字,显然是根据篆文得出的错误结论。《广韵》:栗,坚也。果木也。即坚实、结果的树木。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