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寒时节7大保健误区

时刻小站 117

送走小寒,迎来大寒。大寒也是我国24节气之一,大寒应该也是冬季最冷的时节,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大寒节气里应该如何养生呢?专家认为,大寒节气养生关键在于5个方面的调养——起居、生活、精神、运动和食补。只要做好这几点,让你健健康康迎春节。

【起居】早睡晚起,增添防寒

中医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也就是说,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此外,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生活】热水泡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最好还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精神】保证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

【运动】运动要适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在冬季,锻炼、活动对养生有着特殊意义。

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在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特别是太阳没出来之前的空气质量和室外气温都不适宜运动。此外,冬天的早晨气温过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建议冬天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也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

【食补】温补、绿色类食物双管齐下

由于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应考虑到季节变换,以吃温性和绿色食物为主。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在饮食上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还可多吃点黄绿色的蔬菜,像:胡萝卜、油菜、菠菜等。由于大寒时期又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节日食物,此时还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也可多吃点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还可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