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大兵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二战美军名将,创建装甲部队的先驱人物,也是美军中最擅长运用坦克作战的将领之一;德国伦德施泰特元帅就曾说过:
盯住巴顿!巴顿在哪里,敌人的进攻方向就在哪里!
当以巴顿之名命名的坦克,必然在美军坦克发展图谱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冷战铁幕降下的1949年,面对苏军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美国陆军开始研制新一代坦克:由轻型的T41、中型的T42和重型的T43组成(T指实验车辆Test vehicle)。
▲正在阿伯丁试验场测试的T41。
其中轻型坦克即后来的M41沃克猛犬, T43则发展为美国陆军最后一代重型坦克M103;但相对轻型坦克的简单和重型坦克较少的需求量,中型的T42作为装甲部队的中坚——质量和生产性上的矛盾,是研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
▲当时美军最好的坦克,是二战末期投入使用的M26潘兴重型坦克(后改为中型坦克)。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志愿军和苏联的介入,让美国陆军的坦克更新计划一下子措不及防:
刚开始的时候,美军现役的M26潘兴坦克面对朝鲜人民军的T34-85,凭借着90毫米口径、50倍径的M3坦克炮还颇取得了些优势,得了个鱼子酱开罐器的诨名。
▲T34-85坦克圆圆的炮塔是有点像罐头,而苏联有上好的黑海鱼子酱...
但随着Is-2重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90毫米坦克炮就有点吃力了…加之潘兴坦克本身为了和同时代的M4谢尔曼坦克统一后勤,搭载的是500马力的福特G系列液冷汽油机——动力不足、越野性能差、液冷汽油机维护麻烦的缺点,在北纬38度线以上的严寒山地环境下暴露无遗。
▲以二战中型坦克的标准:福特GAA-V8汽油发动机是成熟可靠之选。
其实在潘兴坦克尚在试制阶段的二战后期,美军就有比M3威力更强大的T15型90毫米坦克炮,身管倍径达到70倍,拥有和德军虎王坦克KwK43炮不相上下的穿深性能;包括火炮、风冷柴油机和液力变速箱的改进型在潘兴和谢尔曼坦克的衍生型号上都出现过…但是由于战争中总体上的空中支援优势,美国陆军对于坦克技术的革新并不特别急迫。
▲同样由福特制造的GM6046柴油机,曾出现在M4坦克的小改型上。
而在朝鲜,这场堪称是冷战变热战后,地面战斗模式的小规模预演,陆军那帮官老爷们才真着急了!
于是在计划中的中型坦克( T42)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原本不被重视的潘兴坦克升级方案成了救命稻草:
换装了大陆公司生产的AV-1790型12缸风冷汽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提升至700马力;采用阿里逊的CD-850行星减速器和液力变速箱,传动效率和可维护性上改善了不少;改进了负重轮独立扭杆悬挂装置的分布和宽履带…
▲12缸的风冷汽油机尺寸上却并没增加太多。
这种原本被冠以T40实验代号的改进型潘兴坦克,于1949年7月被正式定名为M46中型坦克;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陆军只翻新了319辆M46…鉴于此前潘兴坦克在战场上出现的问题, M46的新造和旧坦克翻新同步开展——至1951年底,美军共新造了800辆M46,以及用M26车体翻新改造的1215辆,是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手上最重要的地面装备。
▲第73坦克营,最早换装M46的部队之一。
▲诱导轮和负重轮之间的小轮是履带紧张调节器;炮塔尾的小圆窗是抛壳口。
▲由于M46刚开始数量不足,在朝鲜战场上一直和M26并存;后者大部分没有炮口的抽烟装置,比如上图这几辆。
有意思的是:因为M46坦克本身属于旧装备改造,一开始美军就没考虑过为其单独命名;但由于M46坦克在战场的作用,大兵们自发将其命名为猛虎(Ferocious Tiger),还在坦克身上各种虎爪、虎牙的彩绘——这是曾经在欧洲战场被德军虎式坦克吓出了多大的阴影啊!
▲美国人画的虎脸可真丑...
▲连M4也来凑热闹。
这对一向以历史名将,如斯图尔特、谢尔曼、潘兴来命名主战装备的美国陆军来说,当然是不可容忍的;更重要的是,这好像显得陆军高层不重视坦克装备的更新,让大兵们开着翻新的二战旧坦克上战场送死一样…
于是巴顿这位当代美国陆军军神的名字被祭了出来——就是为了证明M46是一款新的、很重要的陆军装备。
▲M41沃克猛犬轻型坦克则是为了纪念在朝鲜死于车祸的沃尔顿·哈里斯·沃克中将,这家伙是巴顿的嫡传弟子。
不过客观地说:作为应急之作的M46坦克在战场上面对中、朝军队主要装备的T34-85,在装甲和火力上都略占优势,只要别对上志愿军的Is-2重型坦克团,巴顿一般还是傲气的——
对手质量和数量上的双重优势也倒逼出了志愿军反坦克小分队诱伏、大炮上刺刀等经典战例。
▲上甘岭战役期间的美军坦克部队。
▲志愿军装备的51式火箭筒和苏式坦克手雷。
M46的主要缺点是换装发动机后油耗大增,但是对应的油箱容积和内部空间重新分布的改造,由于时间紧迫没有进行,导致这种坦克的越野最大行程只有130公里!另外汽油发动机存在着寒冷天气启动困难、中弹易引发大火的毛病,在崎岖泥泞道路上的扭矩表现也不如同功率的柴油机。只不过在朝鲜战场上,地形限制了双方装甲部队直接对抗的规模,加之美军在空中支援和机械化保障上的优势,这种受限于潘兴坦克原始设计的缺陷,并未特别凸显而已...
▲汽油的易挥发特性遇到发动机的余热是有可能着火的,故而图中美军加油时手边的灭火器属安全规范。
▲比较少见的彩照。
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M47坦克的出现, M46在美军中被迅速淘汰,少部分移交给北约盟国作为M47换装的训练之用。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之后,时任骑兵团团长的巴顿上校,第二次受命组建陆军装甲旅(第一次是一战时期)并晋升为准将;作为传奇装甲部队将领肩上的第1颗星:
M46的诞生虽然不算惊艳,但也是站在曾经的积淀之上临危受命,总算不辱使命了…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喜欢请不吝点个赞哦!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