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是什么意思(老板万岁是什么意思)

时刻小站 134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于农家,他一生简单朴素,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幼,无私奉献。他的精神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所以他无疑会成为我党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

他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也是享有盛名。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图1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从毛主席万岁这个耳熟能详的口号中,就能感知到毛主席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伟人毛主席的事迹被人民群众巧妙地凝聚在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中,那么这个口号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和特殊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会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意味深长的标语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境内马山东侧的斜坡上有块曾被世界吉尼斯大全上海总部命名为植物标语的中国之最的巨幅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

据了解,这块标语栽植于1959年,由100多万株柏树组成,南北总长764.8米,占地总面积276.9亩,平均字高235.2米,宽142.6米,占地50亩。近观苍松翠柏,充满生机,远望气势恢宏,雄伟壮丽。虽然历经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但是这5个字却仍旧清晰明了。

我认为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不单单是一个口号,更是亿万中国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伟大领袖充满无限敬佩和衷心爱戴的表现。受毛主席伟大事迹的影响,就连作为文痞狂人的李敖也曾不惜挥墨,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名为《李敖:我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的文章。

图2

这篇文章通篇都透露着李敖对毛主席无限的敬佩和崇拜之情。他性格狂躁,自负批判的同时却又在高呼毛主席万岁,宣扬毛主席伟大的思想精神。他在文末写道:毛主席的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那种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毛主席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

他认为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个人政治仕途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在于整个民族同理心和归属感的真正唤醒。

下不了的黄鹤楼

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到天津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参观校办工厂。参观结束,已经中午。毛主席兴致很高,主动提出要去正阳春鸭子楼吃烤鸭。毛主席吃饭很快,没等别人吃完,他已经吃完,起身在楼上踱步,经过一面窗户时他随意朝外望了一眼。

这时一位在对面楼上晾衣服的妇女一下子就认出了毛主席,立刻脱口而出:毛主席!毛主席万岁!刹那间,这声惊雷似的叫喊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群,人们包围着正阳春鸭子楼,拥挤、欢呼、跳跃……

图3

毛主席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前后多次打开窗户向群众招手致意,高呼:人民万岁!他每次喊完都招手示意想让群众散开,可是根本不行,越喊人民拥护得越厉害。最后,还是靠警备区派出的一个排的精壮小伙子奋力开路,他们硬生生将一辆华沙牌小汽车从人群中推到正阳春鸭子楼门口。

警卫人员前呼后拥地将主席挤进了华沙小轿车。再以同样的方法,一步一步,将车推出了人群。毛主席在车上只讲了一句话:这是一次下不了的黄鹤楼呀。据说,这件事之后,群众清扫现场,仅鞋帽和钢笔手表就收了七筐半。由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对主席的感情奔放而热烈。

第一个喊口号的是谁

那么第一个喊这个口号的是谁呢?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很多专家学者长时间对史料的调查研究,下面列出几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1939年7月20日是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的日子,中央政治局很多领导都出席参加这次开学盛典,毛主席也不例外,他在这次开学典礼上作了简要讲话,全场学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不约而同高呼:女大万岁!毛主席同志万岁!因此有人认为这次事件是毛主席万岁的最早出处,即这些学生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

图4

1943年11月29日,中央为了褒奖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们召开了劳动英雄大会,此次会议激励更多人民群众加入到这支劳动光荣的队伍中来,鼓励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奋斗来实现自身价值,改变自身命运。陕甘宁边区200多位劳动英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

令人意外的是,会上《向毛主席的献词》的结束语高潮部分竟然是,我们禁不住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群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篇献词的结尾激起了劳动英雄的感触。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时代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劳动英雄们感恩新时代,正是有了毛主席和共产党,他们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才能凭借自身劳动价值站在时代的舞台,成为时代的主角。

劳动英雄们对于授予他们的光荣称号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纷纷表态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们将会在毛主席和党的旗帜带领下坚持不懈地奋斗,走向新的辉煌。劳动英雄们在正式场合喊出了毛主席万岁,可以说他们已经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向毛主席和党做出了情真意切的表白。

图5

也有人说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

黄炎培和毛主席的情谊应从早期黄炎培力破在茅台镇国民党造谣诋毁红军在酒池子里面洗脚洗澡写下的打油诗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酒两三杯。开始。

毛主席当时听闻后特别喜欢这首诗,于是抄录下来挂在了会客厅里。这首诗不仅表明黄炎培耿直疏狂的真性情,而且体现了黄炎培清晰明确的政治立场站位。在1949年3月份的时候,黄炎培来到北平筹划准备参加开国大典。当天毛主席在北平西郊专门设宴款待黄炎培和其他20多名知名民主人士。宴会结束后,毛主席单独留下黄炎培,二人彻夜促膝长谈且相谈甚欢,二人的情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黄炎培直言通过那晚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认为毛主席是实打实的人民的大救星并坚信毛主席可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来黄炎培受邀参加国民大戏院欢迎会,他第一个喊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

图6

参会人士也都纷纷响应,喊起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面带微笑向大家挥手致意。毛主席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他简单的动作已经表明他对这句口号持中庸态度,即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在他心里他始终认为这是对共产党的认可,而不是单纯对自身的褒奖。

还有另一种说法1947年夏,在国民党的穷追猛打下,毛主席决定率领部队进行战略性撤退,他们意图从山庄边缘拐进山沟,但这时却意外地被当地老乡发现,有人试探地喊了声:毛主席吗?骑在马上的毛主席下意识地扭头向声源方向看了一眼,结果那位老乡兴奋地大叫:真得是毛主席,大家快过来呀,毛主席来了。

于是田间地头干活的老百姓,甚至匆匆赶路的老乡都纷纷向毛主席所在的方向聚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万岁!的喊叫声响彻云霄。

爱民入党的毛主席欣慰地向百姓挥手,眼角渗出激动的泪水。虽然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但共产党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毛主席成为了人民全心全意拥护和爱戴的伟大领袖。

图7

1950年要召开五一劳动大会,按照会议流程需要你订一些口号。当时中宣部胡乔木负责起草口号,口号的最后一条是毛主席万岁。按照工作流程,初稿需送至刘少奇处审阅。刘少奇看完提出了他的修改意见。其中一条对毛主席万岁作了修改,万岁两字被保留下来。

毛主席改为党内称呼同志的表达方式,并加上了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这样修改凸显了毛主席的作为,而不是一味强调主席的位置。刘少奇审阅后的稿件被送往毛主席处审阅。

毛主席本人审阅稿件后为其增加草案二字,草案按照工作流程被推入上会议论阶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明确出现了毛主席万岁一词,这应该是受当时人民群众中网红词汇毛主席万岁的影响所致。

其实探究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这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在探究过程中对毛主席精神的深入了解以及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才是至关重要的。

图8

毛主席万岁流行起来应该是历史的必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有发言权,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中国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带领下逐渐从被人苟笑的东亚病夫成长为被人敬佩的一代雄狮;当然,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更有发言权,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革命前辈们的奋斗,就没有今天我们华夏儿女的幸福安稳的新生活。

想必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和敬爱之情的中国人,说出这句话时是发自肺腑的。毛主席万岁这句话本身凝聚着民众对毛主席的伟大赞美,这种朴素的情感表达最为真挚和珍贵。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群众喊出毛主席万岁同样也是幸福不忘毛主席的表现。世界本无万岁,但人民心中有。毛主席万岁表达出人们的心声,他们敬佩毛主席的思想、才能、人格、胸怀……

毛主席个人的态度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万岁一词最早初见于西周的典籍中,不过在当时,不说万岁,而是万年,它的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词。

从秦始皇建帝制起,万岁这个词在中国成为最高统治者——皇帝专用称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群众认为万岁是皇帝的代名词,即万岁等同于皇帝,属于高度敏感的词汇。

图9

劳动人民不能也不敢随意滥用皇帝,因为这涉及国家政权和权威,乱讲乱说是可是要遭罪的。毛主席曾经回应过万岁两个字,他明确表示,这个世界应该没有万岁,也不可能有万岁。

他还幽默解释道:现在我52岁,这是民众交给我的一个新任务,要求我再长大点,也是一个新期盼,希望我继续前进。毛主席除了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之外,他还是一个逻辑思维特别强的哲学家。

1963年他曾与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谈论有关生死的问题,并且也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他能够将死亡拿到桌面上谈论,就表明他早已意识到他既不可能万岁,也不可能达到万寿无疆的生命旅程,所以在民众都高呼毛主席万岁时,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万岁的含义,这是人民对未来的无限热情与希望。

据悉,朝鲜停战之后的第二年,朝鲜领导人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赠送主席二十四箱苹果。毛主席吩咐李银桥把这些苹果转赠给警卫部队,当战士们七手八脚地打开苹果箱时,所见之景让大家不禁一愣。

原来,每个苹果上都有一行字,写的就是毛主席万岁,当年这种很珍贵,再加上上面的敬语,最后因为舍不得大家都没有吃这些苹果。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时说:我就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能活到一万岁的?活不到 。

图10

就这样,这二十四箱写着毛主席万岁字样的苹果被毛主席分给警卫团的士兵吃掉了。当时的毛主席认为,人民要有信仰,但不能盲目搞个人崇拜,所以他时刻强调自己不可能万岁,所以希望广大人民群众不要把他当作神一样看待。

然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还是被人民群众当作神一样去崇拜,事与愿违的发展结果当然让毛主席特别不满,他多次批评人民群众,不要把他当作神一样去看待。

据说,当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轰动,一直奉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原则的毛主席,从1952年开始,就开始刻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外出。有人说,毛主席是一道鲜明的旗帜,可以说毛主席站在哪里,群众就会走到哪里。毛主席万岁的声音就会响彻哪里。毛主席个人对万岁这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词,曾有过非常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他喜欢万岁,因为这是亿万人民群众对党和祖国最高亢的欢呼声,更是对新中国的由衷感激。但他也曾不喜欢万岁,因为这背后有着一些盲目的个人崇拜,他担心这会影响新中国的发展,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

图11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际,邓小平退休之际声称的那样:国家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身上,这是不切实际的。这与毛主席的当时的态度应该是不谋而合。

在1954年召开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关于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陈云一针见血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毛主席万岁可以喊,但却不能没有限度地大鼓大擂,他说毛主席的精神虽然可以万岁,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想万岁只是一句空话。

这种论调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但之后他又阐明他和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也都不能万岁,他振聋发聩的讲话旨在让中共领导人们,不要迷失在个人吹捧和崇拜中,因为这样不仅会断送个人的政治前途,甚至会对党、国家、人民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从主席自身的角度看万岁,还要从毛主席在北戴河疗养说起。在当时,很多群众获悉毛主席来河北的消息,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人民群众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毛主席的正常休息,也影响到毛主席和工作人员的正常会议,导致他有一次十分生气。

但当他外出遇到人民群众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时,他又会挥手致意并露出欣慰的笑容,或许在毛主席的心中,人民群众永远排在第一位,他可能不喜欢万岁,但他一定喜欢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共产党的感觉。

图12

我们从主席的个人回应中可以看出,他始终保持着不骄不馁、谦虚谨慎的态度,也反应了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绝非出自毛主席本人之口。1964年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问毛主席:苏联人说中国正在搞个人崇拜,这种情况是否属实呢?

毛主席回答道:赫鲁晓夫之所以下台,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个人崇拜。毛主席向来的态度是欣赏个人崇拜,但又从来不把自己当作神,所以如果说万岁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或者是国家和平民百姓,这样的话,我想毛主席一定会举双手支持,但涉及到个人的时候他却非常谨慎。总而言之,毛主席对万岁一直持既讨厌又喜欢的辩证态度。

在许多的会议和场合上虽然毛主席会对群众的呼喊声作出回应,但他也总会频频摆手示意大家不要再喊万岁了,只是大家的热情会让毛主席盛情难却啊!

有一次他和朱总司令参加接见会时,参会代表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这一次却让毛主席很高兴,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不是民族唯一的脊梁,像朱老总这样千千万万为民族崛起而日夜奋斗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样也配得上万岁这两个字。

图13

后来李银桥回忆这件事情时,曾表示毛主席这一次对此深表欣慰。毛主席从人民喊他毛主席万岁中,深情地感受了人民是真心地崇拜他,但他老人家始终如一保持谦虚谨慎,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时至今日,天安门城墙上仍有万岁字眼,只是不是毛主席万岁,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两幅横幅的正中央挂着毛主席和蔼可亲的半身像。毛主席万岁已经成为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思想固然伟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本身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而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它只会随着历史的沉淀愈加熠熠生辉。

毛主席的精神在1949年前是引导民族复兴的伟大动力,而在1949年后,它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更多伟大的成就,作用不容小觑。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拥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虽然这位伟人早已逝世,但是他的精神和气魄在中国人民群众的心中永垂不朽。毛主席万岁!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重温过往故事,喜欢的朋友点赞评论转发吧,咱们下期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