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村上春树最值得看的书)

时刻小站 235

小说《门》是夏目漱石(1867-1916)爱情三部曲的终篇,发表于1910年。和1908年发表的《三四郎》、1909年发表的《后来的事》合称爱情三部曲。其实这三本小说,作为单独个体来看,后两本并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小说。但合在一起,却又能看出一个连贯的爱情故事,虽然男女主角都换了人,但他们之间的爱情之路,却被作者暗中连了起来。

一、糟糕了!一对好朋友爱上了同一个女孩

开篇《三四郎》,男主角三四郎在东京上大学期间爱上了一个叫美弥子的女孩,但他不敢表白,最终美弥子嫁给了她哥哥的朋友。

中篇《后来的事》,男主角代助爱上了朋友菅沼的妹妹三千代,却久久不敢表白,最终仗义地为另一个朋友平冈去向三千代说媒,最终导致三千代嫁给了哥哥的另一个朋友平冈。三年后夫妇二人回东京生活,代助见到了生活在贫病之中的三千代,再次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落得和家人决裂和朋友绝交的境地。而小说的最后却没有交代代助和三千代的结局。

终篇《门》,男主角宗助和朋友安井的妹妹阿米走到了一起,两人婚后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阿米先后失去了三个孩子,身体虚弱。而算命的说她曾经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情,所以命中注定无子。就像《心》里面先生和夫人的对话。

这个系列的小说,大概和夏目漱石本人的经历相关。夏目漱石曾经爱上过一个才华出众的女子——大塚楠绪子(1875-1910年),她是明治时期的歌人、作家。后来嫁给了夏目漱石的同学大塚保治为妻。两人结婚前,介绍人也曾把夏目漱石列为候选人,可能是因为夏目漱石的性格关系,最终和大塚楠绪子擦肩而过。

在小说《心》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两个朋友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女孩。可见大塚楠绪子在夏目漱石心中的分量。

二、女人如过冬的衣服,兄弟如蜈蚣的手足

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三四郎》和第二部《后来的事》之前,男主角选择了沉默,还甚至把自己的爱情压抑下去,撮合自己的梦中情人和自己的朋友结为夫妇。

在《后来的事》一书中,主要是讲了女主角三千代随着丈夫回到东京以后发生的事。女主角的再次出现,让男主角代助有了后悔药。他终于勇敢了一回,顾不上道义和伦理,坚决要和三千代在一起。可惜三千代病了,她的丈夫得知了代助的心思,不许代助再和妻子见面。小说到此就结束了。

而在《门》中,并没有交代女主角阿米和安井是否有婚约,是妻子还是情人。也没有交代两人在正常的三人行旅行后,是怎么冲破世俗观念而结为夫妇的。小说中只写道:

宗助每次以及当时的景象,总是不胜感慨:要是自然的进程到此戛然而止,让自己和阿米顿时变成化石,那就不至于受苦了。事情是萌发于暮冬初春时节,而结束于樱花凋零之时。自始至终都是殊死搏斗,困苦得犹如炙青竹榨油。飓风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将两人刮倒。等两人站起来时,四处都已被沙土所封。两人看到自身也被沙土所裹,但是两人都不知道自己何时被飓风刮倒的。

社会毫不客气地让他们背上了不义不德的罪名。但是他们在道义上进行良心的自责之前,不仅茫然若失,疑心自己的头脑是否正常了。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在呈现出一对可耻的男女的形象之前,已先不可思议地呈现出一对不按逻辑行事的男女的形象,这是无可置辩的。在这一点上,两人实有着难言之苦。他们只好认命:是残酷的命运之神一时心血来潮,向他们两个无辜者发起了突然袭击,还半带开玩笑地把两人推入了陷阱。

初读此书简直莫名其妙,只是和朋友的妹妹在一起而已,居然就成了不义不德的可耻男女?后来大约明白,此妹妹非彼妹妹。

而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利己主义,也不仅仅体现在《心》这一部小说中。在爱情三部曲的后两部中,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男主角,也和《心》中的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三四郎》中的美弥子,事实上也带着这种利己主义。

三部曲中后两部的男主角,一边感受着两情相悦的爱情,一边又备受良心的谴责。在《门》一书中,宗助甚至为了能减轻点这样的心里压力,而一个人跑到镰仓的寺庙去禅修。可是并没有什么用,这是时间无法彻底抹去的。

三、间歇勇敢、长期懦弱的男人们

不难看出,在这些小说中,男人的形象总是有些懦弱,不像《少爷》中的江户哥儿那么直来直去。

他们就好像是把自己关在门后面的人,面对门外热闹的社会,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三四郎的爱而不敢言,代助的一事无成只会啃老,宗助的不敢交涉严重拖延症……后面两位除了在爱情上间歇性地勇敢了那么一次,从前以后,都是懦弱的样子。

尤其是宗助,父亲死后家道中落,仅有的一点遗产因为委托了叔叔而最终不清不楚。明明很在意叔叔卖房子和字画究竟得了多少钱,却是一再拖延,既不在信中询问,也不去一次叔叔家当面说清楚。

后来两人终于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从福冈搬到了东京定居,但是关于遗产这件事是这样写的:

宗助夫妇有了新家,在忙乱中,不知不觉半个多月过去了。而对于没上东京来时那么耿耿于怀的房地产事项,竟然至今没向叔叔提起过。

我说,你没向叔叔提起过那事吗?有一次阿米问宗助。

宗助仿佛这才想起来似的回答说:嗯,还没提过。

这可奇怪了。你那么放心不下,怎么……阿米嫣然而笑。

可是……我没有空闲同叔叔好好地谈这件事呀。宗助作着辩解。

又是十天过去了。

阿米,那件事我还没有提。我觉得真够烦的,不想提它了。这次宗助主动同阿米说了。

这行吗?宗助反问了。

你是问我行不行?这本来就是你的事嘛。我本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哪。阿米回答。

唔,我是觉得一本正经地提出来确实有点别扭,还是改日有机会再提吧。唔,不久一定会有机会问问看的。宗助说。事情就这么拖延着。

随着叔叔的猝死,弟弟小六的生活和学费压力也随之加到了小公务员宗助的身上。夫妻俩虽然日子艰难,却也一起暂时熬过了寒冬。

小说只是始于两夫妻一个日常的周末。围绕着和叔叔家的经济纠纷、弟弟小六的学费及生活费、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如果没有房东提起弟弟,又提及了他弟弟的朋友安井,也就不会引出两人和安井之间的关系。

当某一天他从房东坂井那里听到了失联多年的安井的消息,他觉得两三年的岁月好不容易收口的伤口又裂开了。他不敢面对安井,也不敢在阿米面前提起,于是在同事的介绍下,以养病为由,去了镰仓的寺庙寻求解答。

这些本可以回避社会的男人,最终都被爱情推向了社会,他们要鼓起勇气冲破世俗,在个人感情和社会道义之中,只能选其一。这是躲不过去的。似乎是懦弱不敢和社会作对的男人,越是会遇到这样的事。

如果说前两部的失望中还带着些许希望的话,那么在最后一部中,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冲破世俗道义、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那种沉重的负罪感。带着这样的负罪感生活,才使宗助夫妇的生活如此平淡:

夫妇俩每天晚饭后都要面对面地坐在火盆的两侧,作一个小时光景的闲聊。话题不外乎日常生活上的事。不过从来不谈及诸如这个月底如何付清米款之类的家计窘境,也不作青年男女间那种艳情蜜语,关于小说或文学评论方面的话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岁数不算大,却已像是那种过来人似的,天天过着朴实无华的日子。看上去,好像一开始就是两个极平常、极不显眼的人为了结为例行的夫妇关系而凑合到一起来似的。

宗助和阿米虽然相爱,但背负着对安井的负罪感,两人的婚后生活可以说也是有点凄凉:

夫妇俩照例坐在煤油灯下,心里感到: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唯有两人坐着的这块地盘是光明的。而在这明亮的灯影下,宗助只意识到阿米的存在,阿米也只意识到宗助的存在。至于煤油灯光所不及的阴暗社会,就被丢在脑后了。这夫妇俩每天晚上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他们自己的生命所在。

四、进退两难,世纪难题怎么选都难受

一对好朋友几乎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异性,这样难的选择题,夏目漱石用三本小说列出了三个选项,其实这个故事有四个选项,选项D在小说《心》里——

A、 三四郎的选择——把爱藏在心里,眼泪默默吞进肚子

B、 代助的选择——起初懦弱不言,后来因为心上人过得不好,想要给她幸福

C、 宗助的选择——直接大胆追求,但婚后两人一直活在歉疚中

D、 先生的选择——背地里直接跟女方家长提亲

无论选哪个,心里都会有悲伤。遇到这样世纪难题的人,也实在是不幸。爱情至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