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轶事典故:
名号由来
李白号青莲居士源于《维摩诘经》之青莲佛典,表明了李白尊崇佛教以及向往维摩诘的生活模式。李白援"青莲"自号与引"青莲"入诗,渊源有自,六朝至隋唐皆一脉传承。"青莲居士"是李白内心佛教情怀之外在身份认同。在大乘佛教的人物谱系中,李白最为尊崇的是维摩诘,甚至还以之自比。从其存世作品分析,李白的维摩信仰主要凸显的是《维摩诘经·方便品》入诸酒肆,能立其志的精神内涵。从李白对佛教语汇的频繁使用上,可见他佛学修养之一斑。事实上,李白对佛经并非一知半解,而是认真读过、学过。李白族人中就有出家人,就是他的族侄僧中孚。僧中孚是与李白交往的僧人中很重要的一位,李白有多首诗都提到与他相处、清谈、品茗的情景。李白在《赠僧崖公》诗中叙述自己曾在郎陵东学禅于白眉空。李白通过修禅,减轻了身心压力,取得了"独朗谢垢氛"的效果。
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为怀素写诗
《草书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为赞扬怀素草书艺术而创作的诗歌。赞美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称其草书天下第一。诗中李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怀素的狂放不羁、激情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不触动读者的心绪。此诗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成就:
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书法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喜欢剑术。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三次,剑壁一次,武器之剑犹有一百零三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一次、吴钩一次、吴鸿一次、湛卢一次、干将一次、莫邪一次、青萍两次、秋莲两次、霜雪两次、匕首三次、龙泉四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一百一十八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一次),分布在一百零六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