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牛】
原泛指产于日本的牛肉,后经过数代杂交,逐渐确定仅【黑毛和种】【褐毛和种】【日本短角种】【无角和种】这4种可在日本被称作和牛。
日本有两套平行的牛肉评定系统:
一套是根据脂肪交杂度(就是油花)、肉的色泽、脂肪色泽、肉质紧致度这4个指标来分析的肉质等级(Quality Grade),综合下来分为5级。
一套是根据产精肉率分为A、B、C三级的步留等级 (Yield Grade),A级最高。
传说中的A5和牛,指的就是在两套评级系统中都达到最高级别的日产牛肉,油润丰腴,软嫩至极,做刺身或牛排都是顶级之选——当然,价格也是世界顶级……
2. 【澳洲和牛】
由日本和牛与安格斯牛种杂交而成。
相比日产和牛,澳洲和牛的油脂含量较少,纤维组织更多,牛鲜味更突出。
澳洲的牛肉评级有M1-M12级,以肉色深浅和脂肪分布来划分,M12为最高。澳洲和牛的级别通常在M4-M9之间,M9相当于A3级别的日产和牛。
现在国内基本吃不到日产和牛,國內賣的大部分是澳洲和牛,澳洲和牛的性价比更高。
3. 【安格斯牛】
市面上标明产地在美国的高档牛排,大多都是安格斯牛种,原产于苏格兰北部。
按美国农业部制定的分级制度,主要以油花分布情况和屠宰年龄为标准,分为:极佳、特选、可选、合格、商用、可用、切块、制罐8级。
只有达到极佳(Prime)或特选(Choice)级别的牛肉才适合做牛排。
对比和牛,安格斯牛的肌理更加紧致,脂肪含量也低,因此嚼感强韧性足,牛味儿也更浓郁。
4. 【法国的夏洛莉牛 & 意大利的奎宁牛】
以血脂细腻,肉质细嫩而闻名,是和牛、安格斯牛以外,备受全球吃货追捧的牛种。但因为欧洲的疯牛病,在我国比较少见。
和牛
安格斯牛
科普課2:谷饲与草饲
【谷饲牛】用谷物粮食喂养
【草饲牛】则只用牧草喂养
因为喂养的食物更多,摄入的营养成分更杂,时间和饲料成本更低,谷饲牛比草饲牛更快育成,脂肪更多,口感更软嫩多汁,牛肉香味更丰富,价格也更低。
草饲牛也比谷饲牛更为精瘦,蛋白质含量更高,味道更单纯,价格也更高——因此,草饲牛更受健康人士的推崇,并且料理起来也比谷饲牛更难一些(瘦肉多很容做柴)。
二者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在选材时看你更喜爱哪种口味,以及厨艺水平高低。
科普課3:【牛肉解构示意图】
从牛身中间作一个前后切分
前半部包括:肩胛部(Chuck)、前胸部(Brisket)、 肋脊部(Rib)
后半部包括:前腰脊部(Loin)、后腰脊部(Sirloin)、后腿部(Round)
适合做牛排的部位通常会从肋脊部(Rib)到后腰脊部(Sirloin)之间选择,肉筋少,肉质嫩。
下面按【肉质从嫩到韧】和【牛味从淡到浓】的顺序来做详解常见的四大牛排部位。
【菲力(Filet)】Tenderloin Filet/Filet Mignon
前腰脊部(Loin)内里的一小块肉,又叫里脊肉"或腰内肉(tenderloin),因为每头牛身上就这么一块,所以价格不菲。
不过只要是真正的、新鲜的菲力,贵一点也很值,毕竟它是牛身中运动量最少的一个部位,肉质真的细嫩至极。
同时,菲力也非常精瘦,其实是比较健康的选择,但烹调上就得注意了:油花少就意味着肉汁也少,火候太过容易煮老,一般三分熟就足够了。
【T骨(T-bone)】Porterhouse Steak
取自前腰脊部(Loin)和后腰脊部(Sirloin)之间,一边是部分菲力(Tenderloin),一边是顶部西冷(Top Sirloin),因分割时会保留一块T字形牛骨而得名。
这种牛排是性价比最高的,菲力软嫩细致而西冷略带嚼感,点一客牛排能吃到两种层次!
其中顶部西冷在美国又被称为纽约客牛排(New York Strip),可以单独烹调出售。
因为相较菲力更韧,T骨牛排一般五分熟即可。
【西冷/沙朗(Sirloin)】New York Strip
后腰脊部(Sirloin)脊柱两侧的肉,其中顶部西冷"纽约客"(Top Sirloin)的口感更鲜嫩些,不过外脊肉也不差,油花嫩筋兼具,细致又丰腴, 香甜多汁,嚼感过瘾。
这部位的肉因为富含肉汁,熟成度就比较灵活了,通常四到六分熟都是可以哒。
【肋眼(Rib-eye)】
取自肋脊部(Rib)第6根到第12根肋骨之间,是香浓多汁的骨边肉。
虽然质感不如腰脊肉细腻,但是咬感很赞,主要是因为有漂亮的大理石纹油花,汁水丰盈带肉筋,既比西冷耐嚼,又比菲力够味。
肋眼够丰腴,所以也是四到六分熟即可
科普課4:牛排熟成度
很多人认为不是全熟的牛排就是生的、血淋淋的,中国人压根吃不惯。但点过全熟牛排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我们观念里的全熟了,到牛排身上基本就是全老了。所以在这里要科普一个小知识——
牛排的【血色】,并不等于【血水】
生牛排在被分割之前,都经过放血的过程,因此牛肉里不大可能会出现包含血浆、血球、淋巴球在内的血类混合物。
三、五分熟牛排里那种粉嫩的血色,实际上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蛋白质——肌红蛋白,因为含有血红素,所以看起来是红的。
可能又有小伙伴要说了:就算不是血,看着像血也很难下咽啊QAQ!
呃,那如果说,肌红蛋白是溶于肉汁的,把牛排煎到看不到一点血色的结果,就是榨干所有鲜美的肉汁……
身为一枚有品的吃货,你是选择忍耐一下视觉上的伪·冲击,还是牺牲难得一尝的真·美味呢?煎过头是会产生致癌物的啊!(轉自吃喝夢工廠)
小贴士
不少廚友提了關於醬汁的問題,我把其中答復粘貼如下,給大家參考:
醬汁中各種配料的量隨你自己喜好添加,味道不會一樣的,多試試,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味道。
因為番茄量小,所以不會有多少影響,主要是增稠。洋蔥主要作用是增香,黑胡椒主要作用是增味。
有很多黑椒汁的做法,一般市場買來的黑椒汁多是醬油、澱粉和黑胡椒以及大量的味精之類的添加劑,所以我從來不用,也很少調那種全靠醬油、蠔油等調的醬汁。
還有一些白汁,用黃油和奶油量太大,我覺得不夠健康,也很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