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是谁写的(人的教育原文)

时刻小站 85

在阅读本文前,烦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后续的讨论和分享,小编会每日更新更多精彩文章,感谢您的支持。[加分喷雾][加分喷雾][加分喷雾]

我们一直都在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根基,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水平。而一直以来,对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有很多不满的声音,一直希望我们的教育体制可以进行改革。而这次新闻联播耗用10分钟的时间来谈教育改革这件事,可以看出这次教育改革可能真不是说说而已,要来动真格的了!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教育差在哪?我觉得教育资源的差异是根本。北京的教育资源和鹤岗的教育资源相比,哪个好哪个不好,我们想大家心里都有评判。

为什么会有学区房这个概念,为什么会有家长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到个好学校,找个好班级,调个好座位?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就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差异才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

我们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教学水平的尺度肯定不是可以发展到完全一样的,并且这种不平衡也不是只靠着学校自己能够调节成功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出面条进行调控,综合调控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支教,流动教学等方法是很好的尝试,问题在于怎么把这种难得的成果巩固和发展,支教常态化,流动教学日常化。就和经济发展那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同样的道理,让一部分人教育资源先好起来,从而加快资源带动步伐,加快教育资源的流动性的发展,尽快整体带动教育资进步发展。

对教育的理解走向弯曲

我们再追本溯源一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

在很早以前周恩来总理曾经壮志凌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很多人接受教育,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从而找个好专业,毕业找个好工作,多赚钱,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是这并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教育不应该这么世俗,这么功利,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这么狭义,不应该这么具有偏见。我的成长历程中,上不了大学,去读一个技校和职业高中什么的是非常羞耻和丢人的事情,如果家里的孩子去读了技校,家长就感觉自己脸上没光。

是什么导致了原本非常吃香的技术人才如今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不学无术的呢?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过于太快,我们的很多产业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并不需要有多少技术和学历水平在身,所以对于很多人眼中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只能做这些单调无趣的工作,所以在这些出身的家长眼中,有技术不如有书读,还是笔杆子有用。

这是最大的偏见,你现在看看有几个人会觉得再说劳动最美丽这种陈词滥调,大多数人都比较浮躁,都想搞快钱,,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认为是无用之举,所以我们好不容易搞的技术教育就像是一个笑话,中看不中用。

我们目前重要的是改变思路,从唯学历论到多方面多层次考核考虑,充分看社会贡献力度,而不是看你读了几年。再简单一点,读书前先要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才能有贡献。

教育改革不是一句空话,我们需要的不是单单新闻联播的10分钟,而是切实有效的改变和实践。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好下一代,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仅仅是沽名钓誉,用学历换帽子的人。

教育改革路在何方​教育改革新闻联播10分钟原文​

编辑:即东有话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